最後十四堂星期四的課(二)

民國10033日,星期四的第二堂課:詩經

擁有一個舒適客廳,備妥零食冷飲,呼朋引伴來享用,不亦快哉!

    鹿鳴,燕群臣嘉賓也。既飲食之,又實幣帛筐篚,以將其厚意,然後忠臣嘉賓,得盡其心矣。

    第二堂課,詩經,據今約三千年前的中國古典文學(西元前11世紀至前6世紀),有趣的是,其大多採用的形式,與上一堂課,馬老師介紹的〈停雲〉同樣為四言詩,一千多年後,根據楊老師的說法,陶淵明是詩經的知音(約西元365年至427年)。

    四言的魅力,在聽覺上,兩字兩字一組,透過音調與韻律的設計,創造一種規律的節奏感,例如:「停雲靄靄,時雨濛濛」,使用疊字更強化了節奏的連擊,詩經的四言詩也好此道,最有名的「關關雎鳩」或〈鹿鳴〉的「呦呦鹿鳴」,無論如何,四言的形式提供聲音表現上的斷句可能性,例如:「良朋悠邈,搔首延佇」課堂上,不管同學如何玩節奏、玩斷句、拉長或急停,都無法打破形式提供的想像:「良朋、悠邈,搔首、延佇」同時在文意上,也完成了一種特定的敘事形式,由兩字兩字的前後關係與邏輯,建立而成的簡易風格(相較於五言與七言較複雜的結構)

    同樣來旁聽的學姐端妤,選了一首詩經小雅的〈鹿鳴〉,這首詩,全篇幾乎為四言,在第二段採取四六字的形式,延伸原本四言的韻律,在第三段的尾聲,忽然變奏為七言,採三四字的形式,創造結尾的驚奇感:

    呦呦鹿鳴,食野之苹。我有嘉賓,鼓瑟吹笙。
    吹笙鼓簧,承筐是將。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呦呦鹿鳴,食野之蒿。我有嘉賓,德音孔昭。
    視民不恌,君子是則是傚。我有旨酒,嘉賓式燕以敖。

    呦呦鹿鳴,食野之芩。我有嘉賓,鼓瑟鼓琴。
    鼓瑟鼓琴,和樂且湛。我有旨酒,以燕樂嘉賓之心。

    這首詩讓我頗有感觸,原因當然不只是詩名裡同樣有個「鹿」字去年6月,我與wei搬到關渡山下,一棟六樓公寓頂樓加蓋,終於擁有自己的客廳,我們添購了一些室內拖鞋與杯子,備妥零食,冰箱放了2000cc的寶特瓶飲料,隨時做好招待客人的準備。若說對我個人而言,這有一種收復失土的感觸,其實一點也不誇張。

    我曾經失去過客廳,那是在我學生時期,家裡因為債務,舉家南遷,我一個人留在台北繼續求學,租了一間雅房,朋友來時,只能窩在小小的房間,擠在一塊打電動、聊天,雖然別有一番滋味,但不比過去,我家還在的時候,可以招待整個劇組在客廳聚餐,若說導演對比皇帝(請原諒我的比喻),鹿鳴替換成家中狗兒叫,再放點音樂,我也算是燕群臣嘉賓了。

    我跟wei在關渡新家的客廳讀了一次劇,排了幾次戲,她找了姐妹們一起喝酒聊天,我與幾個好友共商未來大計,這裡原本是房東自己住的,有裝潢十分舒適,我們邀請朋友來做客,應該略有表現詩中的鹿鳴之情:「鹿看到一片新的草地,呦呦鳴叫,把同伴們叫來一起分享。」


〈鹿鳴〉聲音演出:黃端妤(請點選播放器聆聽)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