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十四堂星期四的課(六)

民國100331日,星期四的第六堂課:不亦快哉!

    從詩經到唐詩,四言五言七言,一字千金,句句精煉,寓意深遠,忽來一段不亦快哉,不亦快哉!

    如上,我索性不按課程順序,跳過宋元明,來到明末清初,胡適口中「十七世紀的一個大怪傑」金聖嘆筆下的〈三十三則不亦快哉〉:

    夏日於朱紅盤中,自拔快刀,切綠沉西瓜。不亦快哉!
    作縣官,每日打鼓退堂時,不亦快哉!

    不亦快哉的大白話是一個「爽」字,前一則說夏天切西瓜,爽!後一則說下班打卡,爽!三十三則裡有一「看人風箏斷,不亦快哉!」與課堂上同學創作的「看小孩跑步跌倒,不亦快哉!」有異曲同工之妙,前後四百年,看來不只照耀古人今人的月亮沒變,「爽」也沒啥改變,現代作家林語堂倣金聖嘆,寫下他自己的〈來台後二十四快事〉:

    華氏表九十五度,赤膊赤腳,關起門來,學顧千里裸體讀經,不亦快哉!
    某明星打武俠,眉宇嘴角,自有一番英雄氣象,與眾不同,不亦快哉!

    不亦快哉是自己的事,如人飲水,有時旁人無法體會,像我不愛吃西瓜,不明白夏天切西瓜有什麼好爽的?有趣的是,金聖嘆是古人,林語堂是文人,文字精煉實屬正常,但我們這群現代學子,寫下自己的不亦快哉時,竟也力求簡潔:

    大口吃肉,小口喝酒,肚皮撐撐,不亦快哉!
    聽聞初戀女友以我名字為出生小孩命名,不亦快哉!

    固中奧妙,我覺得跟聲音表現有關,在「唸出來」的前提下,我們模仿的不只是「不亦快哉」的句法,還包括語調上的節奏與韻律,金聖嘆與林語堂用字精煉,然而,我們並非模仿精煉的文字,而是仿傚語言上的簡潔,例如「肚皮撐撐」不是文言文,而是同學創造出來的簡潔語法。這堂課,我們不只是創作出屬於自己的現代人生快事,也在金聖嘆與林語堂的文字之中,尋覓屬於自身語言的敏捷質地,當然也有同學不受影響,用自己的語調,創作慢板而優雅的人生快事:

    回憶過往生活,那些不愉快的經驗,確確實實都存在著,但疼痛的強度卻不見了,而美好的事物,吃過最好吃的牛排,喝過最好喝的咖啡,看過最美麗的風景,最感動的時刻,深深烙在心裡,不亦快哉!

    回顧前幾堂課,從詩經到唐詩,即便無法表達那一字的千金,我們在尋找現代連結的過程中,其實是尋覓一種聲音的表現,無論四言五言七言,無論停頓、延長或抑揚頓挫,無論打竹板或譜曲,都是在聽覺上尋找一種可以表達想表達之事物的語調或聲音呈現方式。
    文末,我要介紹一則金聖嘆頗令我讚嘆的逸聞,或許可以一窺這位寫出〈三十三則不亦快哉〉的大怪傑究竟是怎麼樣的一個怪人。
    金聖嘆因案入獄,獄中有家書:「字付大兒看:鹹菜與黃豆同吃,大有胡桃滋味,此法一傳,我無遺憾矣。金聖歎絕筆。」處斬的臨刑遺言:「豆腐乾與花生米同嚼,有火腿味。」據說他的頭落地時,耳裡滾出紙團寫著:「好快刀!」
    這讓我想到西方哲人蘇格拉底臨刑前也有一段逸聞:人們在準備毒藥時,蘇格拉底正在用笛子學習一首曲子。「這對你有什麼用?」有人問他。「至少,我可以在死去之前學會這首曲子。」
    這一中一西,怪傑與哲人,臨刑前還能我行我素做自己,真是不亦快哉!

    我挑選幾則同學們創作的現代人生快事,剪輯在一起供大家聆聽,同時附上課堂中,我們錄下的金聖嘆〈三十三則不亦快哉〉與林語堂〈來台後二十四快事〉,內容頗長,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參考參考。

〈自創集錦〉聲音演出:李少榆、簡莉穎、黃端妤、魏妏潔、林鹿祺、陸明君


〈三十三則不亦快哉〉聲音演出:馬汀尼老師、李少榆、簡莉穎、黃端妤、魏妏潔、林鹿祺、陸明君、百薇


〈來台後二十四快事〉聲音演出:李少榆、簡莉穎、黃端妤、魏妏潔、林鹿祺、陸明君、百薇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